海昌海洋公园2023年中报:业务布局潜力充足
公司23H1 实现归母净利-0.89 亿元,疫后客流回暖带动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且暑期旺季经营数据表现亮眼。短期看,郑州公园一期开业在即,国庆假期有望实现开门红;中长期郑州公园二期、上海公园二期、北京项目将持续注入成长动力,与沙特方合作奠定了海外扩张基石,且轻资产和IP 业务成长空间充足,建议持续关注公司后续新业务布局和业绩兑现进展。
客流显著回暖,亏损大幅收窄。公司23H1 实现收入7.49 亿元/+190.5%、归母净利-0.89 亿元、经调整EBITDA为2.31 亿元(22H1为-1.65 亿元),业绩好转主要系疫后文旅市场复苏背景下公司客流回暖。23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7.1%(22H1 为-55.1%,19H1 为36.5%),由于公司主业经营杠杆较高,收入修复带动毛利率大幅回升;而上半年公司加强费用开支控制,各类费用绝对值及费用率均有明显优化,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1%/-7.3pcts(销售费用0.23 亿元/-13.7%)、管理费用率25.2%/-54.1pcts(行政费用1.89亿元/-7.7%)、财务费用率20.0%/-39.7pcts(财务费用1.50 亿元/-2.7%);在良好的收入修复和精细化运营下,23H1 公司经调整EBITDA Margin 恢复至30.9%/+95.1pcts,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
公园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暑期旺季经营更进一竿。23H1 公园运营业务实现收入6.98 亿元/+189.1%,其中门票/食品及饮品/货品/园内游乐收费/租金/酒店营运收入占比分别为50.2%/15.8%/8.8%/10.7%/2.1%/12.3% ,与疫情前相比非门票收入占比提升19.1pcts,显示出IP 赋能下丰富的消费场景和不断提升的游客体验带动二次消费大幅增长。23H1 公园业务入园人次/营业额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112.4%/112.2%,其中上海公园作为旗舰项目领先恢复(23H1 入园人次/收入分别恢复至19H1 的129.7%/120.1%),我们判断人均消费尚未完全恢复主要系促销力度较大导致有效票价下降所致。根据公司公告,7 月公园业务总入园人次/收入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124.4%/126.2%,上海公园入园人次/收入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132.1%/131.2%,鉴于7 月强劲的客流表现,我们判断23Q3 公园业务恢复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轻资产布局稳步推进,IP 业务不断扩张。23H1 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收入5113万元/+211.3%,疫后存量项目客流恢复叠加增量项目落地促成收入大幅增长。
精品海洋馆方面,23H1 收入合计约3510 万元、7 月单月收入约1500 万元;截至2023 年8 月27 日公司运营的精品海洋馆达23 家,此外仍有约30 家地方海洋馆处于合作洽谈阶段、超过10 家处于已签约阶段;公司首家少儿冰雪中心项目于4 月底落子深圳、标志着全新产品线的落地,该项目运营3 个月毛利率即转正,经营模型理顺后有望开启异地扩张。IP 运营及新消费业务持续顺利推进,23H1 公司先后于上海公园、大连发现王国、成都欢乐谷景区落地奥特曼主题酒店、奥特曼主题馆、航海王主题馆等颇具热度的IP 项目,目前公司仍在继续与诸多顶流IP 持有方进行潜在的合作商讨并积极开发自有IP,我们判断不断丰富的IP 矩阵有利于提高公司公园场景的吸引力和二消水平。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疲弱影响游客消费需求;公园客流及二次消费增长低于预期;轻资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IP 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项目开业时间晚于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疫后客流回暖及良好的费用管控下海昌海洋公园23H1亏损大幅收窄,其中上海项目表现尤为亮眼;精品海洋馆项目稳步推进,IP 业务不断扩张。短期看,暑期旺季强劲的客流表现有望对公司下半年业绩形成支撑,且郑州公园一期开业在即,国庆期间有望实现开门红;中长期看,储备项目郑州公园二期、上海公园二期、北京项目的陆续投运将为公司持续注入成长动力,与沙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奠定了海外扩张的基石,此外精品海洋馆等轻资产项目以及IP 新消费业务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鉴于23H1 公园业务人均消费尚未完全恢复、财务成本稍高于此前预期,以及考虑到郑州项目的开业费用和爬坡期,我们下调2023-2025 年归母净利预测至0.17/3.05/4.48 亿元,由于公司处于战略转型后的高成长预期阶段,选取休闲景区中增长预期相对较高的宋城演艺、天目湖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年动态PE 均值为22x(基于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但考虑公司2023-2025年的业绩增速预测快于可比公司,并且公司储备项目丰富,轻资产、IP 相关业务成长潜力更大,故给予海昌海洋公园2024 年30xPE 估值,对应目标价1.3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